落實「1+4」經濟適度多元 學者倡政府積極引領設產業引導基金
捷報 | 2024-03-18
政府早前公布《澳門特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年)》,提出未來5年要有效落實「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遵循「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原則發展「1+4」產業,做優做精做強綜合旅遊休閒業,逐步提升4大產業的比重,不斷增強經濟的發展動能和綜合競爭力,爭取未來非博彩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約六成的比重。澳門經濟學會會長劉本立認為,發展新興產業,不能單靠市場力量,政府要擔當積極引領作用,從純粹引導角色轉變為發展的角色,在政策、人力、財力聚力攻堅;同時建議政府設產業引導基金,先易後難發展新興產業。

統計暨普查局最新資料顯示,隨著本地經濟活動及服務出口有序復常,2023年本地生產總值錄得實質增長80.5%,已回復至2019年逾八成水平,其主要動力來自旅遊服務出口。全年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為55.9萬澳門元,按年增長80.5%。量度整體價格變動的本地生產總值內含平減物價指數按年上升6.5%。

按本地生產總值各個主要組成部分分析,2023年全年私人消費及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按年分別上升12.1%及14.7%,政府最終消費支出則由於「生活補貼計劃」措施完結而下跌6.4%。此外,在入境旅客人次同比上升近4倍的帶動下,全年博彩服務出口及其他旅遊服務出口按年分別上升343.7%及127.9%。

政府預計2024年本澳經濟將延續2023年穩中向好的態勢,以及在新增利好因素的作用下,預料2024年GDP按年實質增長率可達10.3%至2019年約九成水平。

整體不良貸款率持續上升值得關注
澳門經濟學會會長劉本立表示,從去年全年來看,2023年可以說是澳門經濟快速恢復發展,景氣持續保持穩定的一年。但宏觀指標數據反映經濟表現強勁復甦,但內部經濟冷热不均,經濟的快速恢復並非全面和均衡。旅遊區和民生區、不同行業間的復甦表現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旅遊區和大型綜合旅遊休閒體「客似雲來」,但社區商戶卻面對居民北上消費,旅客又不到,生意「不似預期」。

隨着「澳車北上」、「澳車往港」、「深合區效應」通關模式和口岸環境的不斷優化,粵港澳大灣區將進一步深度融合發展,三地人員跨境往來將更為便捷和緊密,這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更是大勢所趨。這也意味更多本澳居民往返內地和香港,本地民生消費需求或進一步下降,時代在變,經營模式和趨勢也在變,商戶、企業自身也需要與時俱進,追趕潮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才有可能立於不敗之地。此外,在高息環境,整體不良貸款率仍持續上升,值得密切關注。

料今年經濟「外冷內暖」
劉本立續說,澳門經濟雖面臨外圍環境不明朗、不確定因素較多,但今年在建國75周年及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澳門經濟適度多元規劃》開局之年的加持下,特區政府將加大力度深化旅遊跨界融合,全面推進舊區活化行動計劃,並計劃以慶祝澳門特區成立25周年為契機,推出涵蓋機票、跨境交通、酒店住宿配套優惠,加大力度開拓國際旅客市場。

隨着本澳非博彩元素相關的投資計劃有序展開,新興重點產業加快培育和發展,內地居民出遊信心和消費信心恢復、航線重開、航班加密,此外,料2024年本澳經濟持續改善,暖意更濃,有望延續旺勢。與國際地緣政治複雜嚴峻,全球經濟增長緩慢,或呈現「外冷內暖」。

落實「1+4」長期而艱巨
由特區政府成立已提出澳門要發展經濟適度多元,早在2014年的國家「十二五」規劃開創性地將「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獨立成章,提出要支持澳門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今年5月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訪澳時更明言,經歷疫情衝擊後,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不是選擇題,是必做題。

為此,政府提出採取「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即綜合旅遊休閒業加上大健康、現代金融、科創、會展商貿文體等四大重點產業,部署推進107項主要任務,215個重點項目,包括大力推進六大歷史片區的活化和旅遊跨界融合,豐富非博彩元素,開拓國際客源市場,鞏固提升綜合旅遊休閒業競爭優勢,幸運博彩承批公司的非博彩投資計劃逐步落實。然而要推動落實「1+4」產業適度多元發展,劉本立認為,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前進的道路仍任重道遠。他說,「1+4」產業中,加大發展非博彩元素,在現成已有基礎下,屬較有優勢落實,惟一個產業的轉型升級往往非短時間可以實現,再加上澳門要培育多個新興產業,所以前路更難。

政府要做好跨司協調完善營商環境
劉本立又指,儘管政府已制定了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有明確目標、方向、主要任務,但關鍵還是在於落實,最近全球內外環境況複雜多變,國際信貸評級機構穆迪又把澳門的信貸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至「負面」。政府曾明言會遵循「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原則發展「1+4」產業,劉本立直言,「唔係頂層設計好就得,政府的引導需要做好加強統籌、協調,涉及跨司、跨部門合作。」要發展新興產業,單靠澳門市場力量難度會較大,政府需發揮積極引領作用,要積極引進海內外投資者、懂得市場營運、發展的人才,甚至要有相關金融機構來作支撐。同時需從多方面配合,包括營商環境、人力、政策,以及財力方面的投入等。

他說,單是完善營商環境,可能「政府感覺自己已做了很多工作」,但投資者則感覺澳門營商環境並不便利,投資新項目又往往受到土地限制;人才政策方面,本澳雖已成立人才發展委員會制訂引入人才政策和計劃,不過在積極引才方面仍較鄰近地區「輸蝕」。

各部門要制訂實施細則及目標
劉本立表示,凡是發展新興產業,政府應先易後難,突出重點項目,建議政府成立產業引導基金,聯動市場一同發展,各部門更要制訂實施細則,具體階段性目標,並定期作出檢討,否則規劃只會淪為空談。同時,要實現澳門和橫琴兩地之間產業適度多元的聯動發展,皆因現時澳門與橫琴間存在很大的制度差異,要令橫琴和澳門趨同,實現資金流動自由,生產要素無阻礙,難度很大,克服的困難很多,唯有打通堵點,方能實現兩地經濟聯動。

他說,培育新興產業要有耐性,但不等於等待,要積極有為,政府要展現更大作為,政府不單是一個引導者、管理者,更是一個積極的統籌協調者、積極的推動者,政府從純粹引導角色轉變為發展的角色。「大家都係睇政府頭,如果阿頭積極、拼搏,大家都會跟住拼命。」要推動社會發展「1+4」經濟適度多元,政府要發揮帶頭用,不能做「甩手掌櫃」。

劉本立又建議政府發展產業前要進行科學論證,切勿「想到做乜就做乜」,例如今年政府施政報告提出澳門要打造成「體育之城演藝之都」,這需要有政府公共投入、規劃、場地設施、人才支撐,不能單靠博企,現時澳門都是靠在鄰近地區「招兵買馬」來澳舉辦演唱會,無論是體育、演藝,甚至「美食之都」美譽,都是靠外地人力,要注重本地人才培養。

詳閱: 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