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居民幸福指數研究》報告成果發佈會 |
---|
2011-01-19 |
經濟發展、環境優美、人際和諧、全體澳門市民快樂幸福是和諧澳門的基本特徵。構建澳門的和諧社會,不但要關注經濟硬指標,更要關注市民大眾的感受。如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提高澳門市民的幸福感,是在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需要關注的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澳門經濟學會與澳門理工學院博彩教學暨研究中心共同合作的《澳門居民幸福指數研究》課題已告完成並舉行了報告成果發佈會。香港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濼生、理工學院院長李向玉及澳門經濟學會理事長柳智毅等出席是次發佈會。 理工院長李向玉表示,澳門自博彩專營權開放以來,主要由旅遊博彩業帶動的經濟增長速度舉世觸目,澳門的物質財富有顯著的提高。但是,經濟快速發展同時帶動了房價飆升、通脹加劇、貧富差距加大等問題。澳門市民的幸福感是否與經濟發展同步得到提升?甚麼社會政策能讓澳門市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居民幸福是建設和諧澳門的重要依托,因此這些問題都非常值得社會的關注以及學術界的深入研究。 學會理事長柳智毅介紹研究成果指出,是次利用電腦輔助電話調查系統訪問了 1,010 位年滿十八歲澳門居民。調查以 0 分為「十分不幸福/快樂」,10 分為「十分幸福/快樂」,整體評價為 7.03 分中上水平。根據報告顯示,本澳長者的主觀幸福感得分比年輕人高,建議完善房屋政策以及鼓勵在職人士進修,從而提升幸福指數。又發現,有宗教信仰者比較沒有信仰的得分高。再是家庭主婦的幸福感,有 7.68 分:教育對主觀幸福感正負效應並存,正效應方面,具碩士研究生學歷或以上的受訪者主觀幸福感較本科生高;而負效應方面,本科生受訪者主觀幸福感較中學程度或以下的受訪者低。從事製造業、交通運輸業、教育醫療及社會服務業受訪者的主觀幸福感最高,得分分別為 7.65 分;7.37 分和 7.36 分;從事博彩業受訪者的主觀幸福感最低,為 6.77 分。從事博彩業、建築業和政府機構受訪者的主觀幸福感最低,得分分別為 6.77 分、6.78 分和 6.8 分。受訪者對生活不同方面的評價對其整體主觀幸福感有著不同的影響,解釋力度最強的前五位因素依次是:生活樂趣,與家庭成員關係,人際關係經濟狀況以及工作滿意度。 如何提高居民的主觀幸福感,研究報告提出六點建議,指出特區政府不應過度依賴 GDP 等純經濟指標,在政策制訂和評估的過程中參考類似「幸福指數」的新標準。「幸福指數」與傳統 GDP 兩者並無矛盾,而是互為有益的補充關係。另外,建議加強開發人力資源、增強在職人士的幸福感。同時,參考及借鑒新加坡「居者有其屋」的住房政策,改善居民居住條件,以及建立完善的公積金制度。居民幸福感應被列為特區政府施政首要追求的目標。研究報告指出,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多次指出:「政府的責任就是要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建議在政策制訂和評估的過程中參考類似「幸福指數」的新標準。研究和制訂幸福政策,透過增進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豐富居民休閒生活活動、擴大醫療及社會保障的範圍、強化公民意識等,提升全民的主觀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