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暨澳門回歸20週年, 經濟學會舉辦"我和我的祖國"學術座談會
2019-07-06
  為慶祝國慶七十周年暨回歸二十周年,澳門經濟學會於7月6日主辦“我和我的祖國” 學術座談會。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經濟局戴建業局長代表陳子慧副局長,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經濟部朱宏副部長,澳門經濟學會楊允中榮譽會長、劉藝良名譽會長、劉本立會長及柳智毅理事長等出席。

  陳子慧表示,把握好區域創新機遇,發揮重點實驗室、衆創空間、民間及大專院校的“雙創”力量,成灣區創新發展有力支撐。陳子慧又表示,近年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基調良好,就業市場理想,政府財政穩健,今年五月國際評級機構更維持對澳門“Aa3”及“穩定”的評級展望。早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更為澳門未來發展提供新空間、注入新動能。國家發展進入新時代後,政府和居民應放遠目光,從國家發展中思考澳門的角色定位,同時把握未來區域創新發展帶來的機遇。澳門應利用好自身優勢,發揮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衆創空間、民間以及大專院校的“雙創”力量,融入國家創新體系,成灣區創新發展有力支撐。

  朱宏表示,澳門要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且充分發揮澳門自身特色和優勢,如獨立關稅區、自由港等制度優勢,通過加強區域合作,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和經濟發展潛力。

  會上,有與會者表示,澳門可利用資金和政策優勢吸引人才,同時完善跨境貿易政策,營造良好創業氛圍。

  澳門經濟學會會長劉本立認為,澳門不同產業扶持政策宜延伸至灣區,與灣區結合,促科研產業化,再反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理事長柳智毅表示,政治穩定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基。

  經濟學會舉辦學術座談會,榮譽會長楊允中以“偉大祖國建國七十年滄桑砥礪”為題分享,強調社會要和諧穩定,經濟、民生各方面才能健康發展。

反哺經濟適度多元

  劉本立以“祖國改革開放與澳門發展”為題講話。表示改革開放為澳門經濟,尤其產業發展提供空間,並提供較為充足和高素質勞動人口,為澳門年輕人提供發展空間。在參與內地新一輪改革開放中,澳門可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一、利用好“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定位,加快培育綜合旅遊產業成長,構建大旅遊、大休閒產業,加強區域旅遊合作,推動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打造旅遊教育培訓基地,並利用“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條件和基礎,與灣區城市共同“走出去、引進來”對接葡語國家、東南亞國家,開拓廣闊海外市場。
  二、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發揮好澳門歸僑優勢,加強與沿線國家交流和文化互動,促進民心相。
  三、發揮好澳門科研力量。

  劉本立指出,灣區是以科創作為第一大推動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建設“廣深港澳”科創走廊,澳門已成珠江西岸唯一擁有四所國家重點實驗室,且在中醫藥、芯片設計、太空科學、物聯網等領域開展基礎研究。惟現階段更多是研學成果,欠缺產業。倘澳門可與灣區資源要素結合,除生產要素結合,還包括與內地政策措施結合,如可將鼓勵扶持產業政策延伸至灣區且結合,可讓澳門創業創新者利用好兩地基金、孵化中心等支援,促使項目落地,將助澳培育人才,同時可反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

政治穩保民生福祉

  柳智毅就“澳門回歸二十年的經濟發展成就與經驗”分享。指出澳門回歸前經濟連續四年負增長、高失業率,社會治安不穩。回歸後,落實“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社會回復穩定,外資進澳,且歷經賭權開放、自由行政策開放,博彩旅遊服務業迎來急速發展,財政收入和儲備連年上漲,人均GDP全球名列前茅。自一二年起連續七年實現全民就業,社會福利保障日益完善。政制改變促使治安改善,從而帶動經濟發展,並提升民生福祉。政治穩定是經濟社會發展根基,是民生福祉保障。

  柳智毅又表示本澳奉行低稅制,且《基本法》列明澳門財政收入不需上繳中央,特區政府有較多財儲,可以改善澳門的民生福祉,憑澳門的獨特優勢,本澳回歸祖國20年後得到今日的成就。

主題發言
楊允中榮譽會長
《偉大祖國建國70年的滄桑砥礪》
劉本立會長
《祖國改革開放和澳門發展》
柳智毅理事長
《澳門回歸20年的經濟發展成就與經驗》




新聞剪報:
經濟局:澳發揮雙創力量助力灣區(澳門日報)
延伸扶持政策促科研產業化(澳門日報)
科研實力結合政策扶持 打造珠江西岸科創中心(濠江日報)
本地對產業扶持政策 劉本立倡延伸至內地(華僑報)
澳門應打造成珠江西岸科創中心(市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