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聯發佈2021年職工現況調查調研結果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 | 2021-06-20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與經濟學會聯合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二零二一年澳門各業職工工作現狀調查研究報告”結果。工聯總會基於調查結果提出:1.穩疫情、保就業的建議,保障本地僱員健康及工作權益,包括:鼓勵本地僱員接種疫苗,提升自身保護力;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研究推出應急經濟援助措施;加強和延伸“以工代賑”政策措施等;2. 優化培訓、提升本地僱員技能和綜合競爭力;3.促加快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擴闊僱員就業空間;4.拓展本地僱員職業生涯規劃空間;5. 因應社會發展,檢視外地僱員管理制度等五大建議。

  會上,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李振國介紹有關調查狀況,表示是次調查對象為16歲及以上的澳門就業人士,共回收的有效問卷6,730份。他指出是次調查結果:逾四成五受訪者收入與疫情前相比有所減少,當中,受訪者中收入減少比例超過五成的行業有:會展業、交通運輸業、製造業、博彩旅遊業、酒店餐飲業、批發零售業以及建築業;逾六成受訪者對工作感憂慮,與2019年相比感憂慮比例有所上升,憂慮的原因前三位分別是行業前景不佳、工作競爭激烈,以及職位被外地僱員取代。

  針對外僱政策方面,近六成受訪者認為在外僱政策欠缺訂明優先聘用本地僱員、嚴防出現外地僱員取代本地僱員的制度;五成五受訪者認為缺防止外地僱員因勞動力價廉而與本地僱員造成不正常競爭機制。黑工問題方面,今年認為本澳目前黑工問題的十分嚴重的受訪者比例下降至38.7%,2008、2012、2019年同樣的比例分別為70.9%、65.0%以及51.1%。若5分代表十分嚴重,1分代表十分不嚴重,2008、2012及2019年受訪者認為本澳目前黑工問題嚴重程度的平均評價為4.11、3.84以及3.56分,而今年為3.25分。

  李靜儀表示,是次調查可發現澳門職工工作的變化。從調查發現,為數不少的受訪者表示疫情期間福利有所減少,也有工時減少,強迫休假或減薪等問題,受訪者對工作感到憂慮的比例上升,顯示在疫情影響下,就業環境對比2019年有所轉差,尤其博彩旅遊業、酒店餐飲業、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業等行業,為此建議特區政府在“2021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計劃"的基礎上,需深入了解及密切關注當前就業市場的動態變化,必要時有針對性推出特殊的應急經濟援助,更重要是持續推行精準有效的就業轉介措施,以紓緩受疫情影響僱員的短期經濟壓力。同時,她表示青年就業也受到疫情的影響,期望政府能持續完善和優化針對青年的培訓或就業輔助,在疫情影響下更好保障就業,維護社會和諧。

  李靜儀指出,現時就業壓力仍較大,當局推出的“就業導向帶津培訓計劃",透過短期津貼稍減經濟壓力,並提升技能促進就業等,有關方向值得支持,但無論是“就業導向帶津培訓計劃”和“職出前程計劃”等,重點在於能夠讓完成培訓和合格學員獲得進入職場的機會,授之以漁,因此需求積極跟進就業配對安排,對未獲聘用者作出跟進,增加計劃的成效;且應該針對有人力需求的工種,增加“提升技能導向帶津培訓計劃"培訓的名額,並研究推展至更多工種。展望未來,她認為政府必須著重提升職工競爭力,從資源、硬件等多方面,推動僱員參與培訓,完善職業培訓政策等,鼓勵本地僱員積極重塑和提升技能,適應環境變化,亦能創設更佳的職業發展空間。

  梁孫旭表示,從本次調查發現,不少受訪者認為外僱政策仍有完善空間。目前,澳門外僱管理制度仍較為粗放,不僅未能確保本地人的優先就業,同時亦不利本地人才培養,促進僱員向上流動。一方面,粗放式引入外僱,未能推動企業積極聘用和培養本地人,以促進本地人才的發展。另一方面,外僱較多的行業往往影響僱員的薪酬水平。為此,政府須重新檢視整體外僱政策,在堅守莊荷、監場主任和職業司機不輸入外僱的前提下,須在公共工程項目的標書及合約中加入優先聘用本地人的具體條款;因應澳門經濟和人才發展所需,以及“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定位,科學完善澳門外僱管理制度和退場機制。

  梁孫旭指出,與前三次調查相比較,本次調查受訪者認為本澳目前黑工問題十分嚴重的比例有所降低,顯示在政府的努力下,非法勞工情況已有一定改善,然而,相關法律制度仍存有明顯漏洞,尤其是現有罰則對聘用黑工的僱主阻嚇力不足,建議提高聘用黑工的罰則,以增加阻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