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四成五受訪者收入較疫前少
正報 | 2021-06-21

  【本報訊】工聯與經濟學會的調查發現,四成半受訪者稱收入較疫情前有所減少,約一成八人疫情期間有放過無薪假,約兩成二人遭縮減福利、一成三人遭減薪,更有約百分之六被裁員。

  兩會昨發表「二○二一年澳門各業職工工作現狀調查研究報告」。其結果顯示,受訪者中,在五成人表示現時收入與疫情發生前相比是不變,四成五人表示收入是有所減少,約百分之四人則是收入增加。

  在收入減少的受訪者中,按行業分,比例過半的有會展、交通運輸、製造、博彩旅遊、酒店餐飲、批發零售及建築業。自僱及體力勞動工人這兩類職業的受訪者則有逾六成五人收入減少。

  至於疫情期間遭遇,約一成八受訪者表示曾放無薪假,當中博彩旅遊業及酒店餐飲業有此情況的最多,兩行業受訪者均有約三成人放無薪假,每月平均分別約七天半、六天。

  其他遭遇方面,表示遭縮減福利的有約兩成三;減工時的有約兩成;遭強迫休假的有一成九;遭減薪的有約一成三;遭裁員有約百分之六。按行分,有較多遭遇的是製造、交通運輸、博彩旅遊、酒店餐飲、批發零售、建築及會展業。按職業分,體力勞動工人、文職及服務人員遭遇這些問題的較多。

  逾六成受訪者對工作感憂慮(四成半為一般憂慮、一成半十分憂處)。憂慮的原因前三位分別是行業前景不佳、工作競爭激烈,以及職位被外地僱員取代。當中會展、博彩旅遊及建築業的受訪者憂慮的比例逾七成。

  倡對受疫影響大行業推應急經援

  為此,工聯提出多項建議,包括鼓勵本地僱員接種疫苗,建群體免疫屏障;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研究推出應急經濟援助措施;加強和延伸「以工代賑」政策措施;優化培訓、提升本地僱員技能和綜合競爭力;因應社會發展,檢視外地僱員管理制度等。

  工聯副理事長李靜儀促請政府深入了解及密切關注當前就業市場變化,必要時有針對性推出特殊的應急經濟援助,更重要是持續推行精準有效的就業轉介措施,以紓緩受疫情影響僱員的短期經濟壓力。

  她與另一副理事長梁孫旭指,現時粗放式的外僱管理政策仍有完善空間,否則在欠缺本地跟進培訓、本地化比例要求、外僱退場等機制下,沒有相應的本地人資要輸入外僱的情況就變成惡性循環。

  該調查有澳門基金會贊助。今年三月由學會去開展,對象為十六歲以上就業人士,收回六千七百三十份有效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