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條件退市?
第 31 期經世濟民 | 2013-02-25
量化寬鬆(QE)是擴張貨幣政策工具之一,主要運作由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購入國債或企業債券等方式,將新發行的貨幣投入銀行體系,從而產生貨幣供應,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簡單地形容為“印鈔票”,旨在降低市場利率,刺激經濟增長,減少失業率,這也是擴張貨幣政策的主要宏觀經濟目標。

當實體經濟漸漸復甦,即經濟開始恢復增長,失業率減少,通貨膨脹率上升,美聯儲局考慮停止量化寬鬆政策,調升美元利率,確屬正常。去年十二月美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已明確表示,以失業率及通脹水平作為美元利息的考慮參考基率。不過市場關注的是,目前是否有退市條件,關鍵條件在於實體經濟增長情況、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

雖然近月美國房產價格有所改善,但經濟數據似乎並沒有明顯的改善。由於美國面對“財政懸崖”,政府支出減少,第四季實際GDP出現0.1%的收縮,遠遜於市場預期的增長1.1%,是三年半以來首次經濟收縮;最近三個月的通貨膨脹率分別為1.8%、1.7%、1.6%,勞動力總失業率方面則分別為7.8%、7.8%、7.9%,筆者估計一三年美國的失業率不易下破7%。

據歷史經濟數據及經濟學菲利普斯曲線的理論,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存在交替關係,失業率低時,通貨膨脹率高;失業率高時,通貨膨脹率就會低。因此,美國的失業率仍然高企的情況下,通脹上升動力仍有限。近三年來由量化寬鬆政策帶動而創造的職位雖有數百萬個,但薪金及工資水平還未回復到○八年之前的水平,影響消費。

不過,較長時間的低息環境,加上中央銀行不斷買債行動已令市場令資金流通性過高,而且美聯儲局已成為按揭抵押貸款證券及國債的最大買家。繼續無限期的量寬政策干預市場無疑會扭曲自由經濟,刺激效用逐漸遞減。從日本近二十年的經驗分析,除○六年輕微加息,大部分時間日本央行基金實行“零息政策”,令市場認為零息永在。現實是,低息政策太長久了,使量化寬鬆的原有效用逐漸減少。
現時提出減慢或停止QE,使市場多點加息想像不一定是壞事,美聯儲局若決定提前停止QE,可能反映美國及環球經濟開發好轉,降低黃金避險需求,同時有可能推高美元匯價,緩減人民幣的升值壓力。但美國目前財政懸崖尚未徹底解決,筆者認為短期內仍需靠買債救市,現階段未有足夠條件退市,美聯儲局只是“出口術”試市場水溫而已。

澳門經濟學會柳智毅
macau.economy@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