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的經濟含義(二)
第 34 期經世濟民 | 2013-04-01
被譽為當代最偉大的經濟歷史數據考證與分析專家、英國著名經濟史和經濟統計學家安格斯·麥迪森認為,中國在近兩千年的時間裡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據他研究,從近代史的十七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清王朝統治下的中國在經濟上也有相當出色的表現。一七○○年到一八二○年,中國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佔世界生產總值的比例也從22.3%增長到32.9%。

與此同時,中國人口從佔世界總量的22.9%增長到36.6%。不過,從十八世紀六○年代開始,英國率先進行工業革命,並擴展到法美等國,而當時的中國仍停留在農業和手工業時代。根據《大國的興衰》引用經濟史學者貝羅克的統計,中國經濟總量世界第一的寶座直到一八九○年才被美國取代。

從一八四○年開始,作為當時世界最大經濟體的中國卻在對外戰爭中連續失敗,一九○○年,遭受了八國聯軍侵華、庚子賠款和日俄在中國東北進行戰爭的破壞,給苦難的舊中國帶來了沉重的災難。直到新中國成立,足足一百多年的屈辱歷史才得以結束,但是經濟基礎已經是體無完膚了。

一九七八年改革開發以來,經濟增長的高速列車才開始在廣闊大地的賓士和追趕,一九九○年中國的GDP在世界各國(地區)的排名第十,二○○○年排名第六,二○○五年第五,二○○六年第四,二○○八年第三,二○一○年第二。中國經濟產值在1980年僅為美國的7%,現在已超過美國的一半。預期在2020年之前將超越美國,重奪經濟總量世界第一的寶座。

近三十年來,中國的高速經濟發展,在國際大舞台上演了一場夢幻般的戲劇。習近平當選中國國家主席後,在多個場合上提到要努力實現“中國夢”,並對外清楚闡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個人認為,民族復興之夢是在提醒我們,不要忘記百年屈辱的歷史,這個夢還意味着要奪回中國作經濟文化世界領袖的地位。

不過,面對世界經濟仍不明確,中國經濟規模龐大且複雜,過去的經濟增長相當程度上是以犧牲環境和資源所獲得,且過於依賴投資推動,中國經濟正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來實現“中國夢”。中國的經濟增長將由出口導向型轉為內需拉動型,由投資拉動型轉為消費拉動型。對中國夢實現有信心的投資者,應予注意。

澳門經濟學會柳智毅
macau.economy@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