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自貿區的影響
第 47 期經世濟民 | 2013-10-07
國務院日前公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並於九月二十九日正式掛牌成立,是中國經濟改革發展,擴大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意義深遠。國際社會包括港、澳、台各界甚為關注,媒體也廣為報道,市場無比雀躍。

國際上傳統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Zone)通常是指兩個以上的國家或地區,為改善貿易,通過共同商議制定規則或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相互取消絕大部分貨物的關稅和貿易壁壘,從而促進商品、服務和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而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與國際上傳統自由貿易區不一樣,它是上海市內劃出部分地方作為市場對外自由貿易,區內貿易過程不過多插手干預、進口貨物不收或給予優惠關稅,屬於一國境內關外的貿易行為。國際上傳統自由貿易區的規則是多國共同商議制定的,上海自貿區是在國內地盤玩,自己做主,規則自己制定。

理論上自貿區擁有如香港、澳門式的高度自治、海關、邊境、自由政策等,與內地經濟體分隔開,可以看作為一個離岸中心。與港澳一直以來的政策比較接近,換言之,港澳因自由港、自由貿易所帶來的優勢,可能很快不再是獨家獨市。

依據國務院通過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自貿區最大看點在於在區域內實行利率市場化,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試行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及逐步實現可自由兌換等金融措施,有助加快人民幣資本賬戶可兌換及國際化進程,此項政策最惹人關注而且爭議較大。然而,人民幣可兌換程度尚欠缺細節。如果自貿區全面放開人民幣自由兌換,等同在現時的貨幣城牆開一個洞,有機會推動資金外流的風險,若失控便會威脅金融的穩定,而且對港澳在人民幣離岸結算方面的優勢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預計短期內推進速度會比較緩慢,而且自貿區規模只有28.78平方公里,比澳門還要小,中短期內對港澳的影響極為有限。不過,長遠而言,一旦上海自貿區試驗成功,有可能分階段向全國推廣,則影響深遠。

澳門經濟學會柳智毅
macau.economy@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