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李克強經濟學
第 49 期經世濟民 | 2013-11-04
“李克強經濟學”(Likonomics)橫空出世,已經廣為人知,海內外也有不少議論。“李克強經濟學”這個詞最早今年六月由英國巴克萊資本銀行首先提出,也一樣泛指李克強總理的經濟政策框架或者政策思路,引發了海內外對習李政府經濟政策的高度關注。
早在一二年底,習近平就明確提出“增長必須是實實在在和沒有水份的增長,是有效益、有品質、可持續的增長”。李克強總理百日新政後便釋放出三大政策信號:一是新一屆政府絕不會出台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二是新一屆政府對經濟下滑的容忍度在不斷提高;三是全面而堅定地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後來被總結和概括為:“不採取大規模的刺激政策、適度去槓桿控制金融風險和全面推動結構改革,以提高經濟增長品質”,並形成“李克強經濟學”的三大核心。這不僅是學者做的總結和概括,更是來自中國政府非常清楚的經濟決策和政策意向。“李克強經濟學”起碼是中國未來五到十年的政策思路,這又給我們帶來甚麼啟示呢?
過去,只要經濟放緩,政府都會推出某種政策,確保經濟增長保持一定的速度。但李克強年中時已明確提出“如果過多地依靠政府主導和政策拉動來刺激增長,不僅難以為繼,甚至還會產生新的矛盾和風險。”因此,筆者認為,除非整體經濟面臨迫在眉睫的崩潰風險,在“李克強經濟學”的框架下,中國政府不會再像○八年那樣推出大規模的刺激措施或採取激進的財政和貨幣擴張政策,並舉國之力保經濟增長,並從過去的“保增長”政策逐漸過渡至“穩增長”,讓GDP增長率逐步順利過渡到7%左右的中速增長,同時提高經濟質量。習李政府反而更願意實施經濟改革而不是刺激經濟。此外,“去槓桿化”是“李克強經濟學”的三大核心之一,將整頓和規範放貸行為,收緊流動性,重點是打壓通貨膨脹,以及防止資產進一步泡沫化。
“李克強經濟學”的內涵非常豐富,簡要概括而言,就是要中國經濟增長適當減速的同時,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要重回健康及可持續增長的軌道。不過,經濟有可能難免出現短期波動或陣痛,資源價格也有下行的風險。
澳門經濟學會柳智毅
macau.economy@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