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的經濟啟示 |
---|
第 50 期經世濟民 | 2013-11-11 |
最近,“三中全會”成了各大媒體關注的一個關鍵詞。指的是中共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第三次會議。按照過往規律,一中全會和二中全會主要部署中共和政府的人事,三中全會主要致力於提出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方案。歷屆三中全會都會成為中國政策發生重要變革的契機,尤其三十五年前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鄧小平領導下提出改革開放,確立了中國改革開放之路,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此後的三中全會象徵每一屆新政府在為下一個10年的發展繪製一個宏觀藍圖。 三十五年後的第十八屆三中全會九至十二日在北京召開,這是新一屆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等全面闡釋中國未來十年的經濟和社會改革發展方案,這些改革對轉變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至關重要,對中國今後相當一段時間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自改革開發以來,中國從傳統計劃經濟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經濟雖然保持了持續高速增長,居民收入也不斷提高,並從一個低收入國家發展到一個中等收入水平的國家。但多年來高速增長積累了不少失衡問題和矛盾,尤其是○八年以後的世界經濟危機,發達國家經濟低迷,人民幣對內貶值對外升值,導致中國依靠外國投資和出口的發展模式面臨較為嚴峻的挑戰。 中國經濟出現增速放緩,收入分配差距擴大,正面臨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更凸現出今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改革發展的必要性。按筆者的觀察,今屆三中全會將提出解決積累失衡問題的經濟改革方案,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然而,改革並非易事,尤其中國最高領導人曾多次釋放出不再依靠超發貨幣的通貨膨脹式增長的信號,將堅持削減政府開支和控制貨幣供應量增長來防止通貨膨脹。眾所周知,貨幣金融是經濟的血液,改革方向可能為資本市場、實體經濟帶來短期的陣痛,而近期的股票市場在三中全會前夕表現疲弱似乎印證了這一點。但從長遠可持續角度來看,忍一時之痛,頂住繼續超發貨幣、信貸擴張的誘惑,可以換來中國未來經濟有品質的增長是一件好事。正如一個人病了就要吃幾天苦藥,還要對煎炸的美食戒口。三中全會將可能適當降低經濟增長速度,但不等於不發展,而是為了更好、更可持續的發展。 澳門經濟學會柳智毅 macau.economy@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