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經濟學會就「向上流」提出六點建議 五成六人認向上流機會不足
華僑報 | 2014-04-28
澳門經濟學會所做的《促進社會階層向上流動研究》顯示,對比十年前,百分之五十八點四受訪者認為向上流動機會增加;百分之六十一點七三受訪者認為自己事業發展的機會好過上一代;百分之五十六點八受訪者認為目前向上流動機會並未足夠。
經濟學會根據統計局資料,發現過去六年,除本地文員及直接與博彩業有關的文職人員實質每月收入中位數,在減去通脹率後錄得負增長外,大部份工種就業人口實質每月收入中位數呈正增長,有百分之三十一點一 學會理事長柳智毅稱,就業人口經濟收入雖然呈向上流動,但學會調查顯示,居民主觀感覺難以向上流動。學會在去年底訪問了八百三十八位十八歲以上的本地居民,對澳門居民「向上流動」的最大阻礙,主要來自於五方面:一、通貨膨脹蠶食實質居民收入的增加;二、房價高企,是「向上流動」難以逾越的門檻;三、教育培訓未有充分發揮推動向上流動的作用;四、產業單一,人資錯配影響向上流動;五、外來人口遷入使工作競爭更激烈。

針對當前澳門「向上流動」的阻礙和樽頸,課題組提出了以下的建議:
一、促進產業適度多元發展。
應根據發展的要求,制定整體發展規劃藍圖;加快非博彩性質旅遊項目建設,構建小而精的旅遊休閒城市;積極推動服務業創新。
二、積極促進產學合作開發人力資源。例如總結電力公司與工聯職中合作的「電力工程系統技術操作員專業課程」的成功經驗,加以複製和推廣;加強政、校、企的溝通合作;制定政策鼓勵僱主開辦晉升培訓課程等。
三、設立不同行業人才發展委員會。緊扣經濟及行業的發展趨勢,前瞻性地作出人才需求分析預測,根據僱主/市場需要甚麼,就提供甚麼樣的專業培訓課程,發揮政府宏觀引導和中央協調角色,主動配合行業及市場發展需求。
四、借助專業外僱,加強加快本地職工向上流動。對本地人才需要適當保護;利用外僱的審批權限,積極主導本地職工向上流動
五、發揮職業教育的作用。加快落實「職業教育實踐中心」和「語言培訓中心」;注重多專業的通才能力培養
六、加快土地開發,落實「澳人澳地」政策。大學畢業、就業,然後置業,是現代社會向上流動的必由之路。但今日的澳門,想「上車」實在不易,年輕人即使有意結婚和生兒育女,單單住屋問題上就已經難以解決。置業問題已成了澳人繼續向上流動的瓶頸。本澳土地資源極之有限,加上全球量化寬鬆政策令大量資金在市場流動,在澳門土地供應不足和市場規模較小下,預期未來房地產市場將出現易升難跌局面,特區政府有義務保障本地人的居住權益,加速土地開發,增加公共房屋的供應,盡快落實「澳人澳地」政策,房屋只限在本澳永久性居民中流轉,建立「防波堤」、「安全島」抵禦外來資金對樓市的衝擊。安居樂業之後,年輕人可以更容易力爭上游,改善自己的生活,使每個澳門人都對未來充滿希望,都憧憬「夢想成真的機會」。
 另外,經濟學會昨日發佈有關向上流動研究及區域經濟協作發展研究的新書,並向澳門基金會送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