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思維破解發展難題
澳門日報 | 2015-05-11
過去十年,賭權真正開放,加上內地開放自由行,推動本澳經濟急速增長,雖然為居民帶來更高收入,然而幸福感反而有所減損。

經濟學會昨發佈通脹分析報告,指經濟隨賭收下滑,但反映到通脹有滯後性,故仍未看到有回落跡象。數字歸數字,居民經濟和心理承受能力更為重要。報告提到,居民平均消費傾向和邊際消費傾向均受通脹影響,通脹高峰期,各階層居民不得不將幾乎全部可支配收入用於消費,減少或停止儲蓄,低收入階層甚至需運用儲蓄或借貸填補入不敷支的缺口,高通脹對居民產生很大生活壓力。

但報告亦指出,無論總體還是各階層居民收入、支出和綜合經濟通脹承受力均沒有越過警戒線,表明澳門居民有一定通脹承受力。在不同社會階層,擁有房屋階層經濟承受力最強。至於“通貨膨脹居民心理承受力問卷調查”分析結果則顯示,本澳居民面對持續高漲的通脹,心理承受力不高,近六成受訪者認為近三年收入增長不及物價增長;面對物價高企,超過六成受訪者表示會盡量節省。

雖然政府近年推出不少紓緩通脹措施,居民收入中位數亦倍數增長,但高物價、高樓價無疑對居民生活造成很大壓力。尤其“無殼蝸牛”,單是應付日常生活開支已經壓力不小,倘仍要儲蓄置業首期,資金壓力更大,可見置業確實是很多年輕人共同面對的生活難題。

經濟步入調整期,賭收已連續十一個月下跌,雖然大家都關注博企會否如期完成計劃,且博彩業涉及大量就業,社會亦關注會否產生失業等問題。幸而今年多個新場開幕,其他項目將於未來數年陸續投入服務,對人資存在需求。賭收下降亦令博企要注重大衆市場,更不會貿然裁員。

當前社會更多聲音認為,本澳需要調整期,令急速發展的經濟適當減慢步伐,博企可以修正經營路向、中小企可以暫時喘息。過去大企業為了搶奪人資,不斷加薪升職挖角,除了推高整體人資市場薪酬,亦令不少打工仔價值觀出現扭曲。何況市場一環扣一環,企業加薪留人,成本轉嫁消費者,最終亦刺激通脹。

經濟發展要平衡社會各方需求,適當調整亦有利持續發展,讓各方可以更好地思考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當前和未來,無論經濟或民生,都應該以創新思維去尋找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