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全民醫保非紓壓解藥
澳門日報 | 2018-02-06
本澳能否實行全民醫療保險制度,讓市民能夠自行選擇享有更高的醫療質素?不少議員對保費承擔、保障範圍及醫療資源能否合理使用等方面存有顧慮,認為全民醫保未必能夠紓緩公院壓力,及成為本地人對專科需求的解藥。

柳智毅表示,現時本澳的醫療制度與鄰近地區的全民醫保有異曲同工之處,假如強推全民醫療保障制度,可能令現時的制度出現變化。他指鄰近的台灣地區採用全民參與醫療保障制度,已導致醫療資源被不合理地使用,假如本澳強行推出全民醫保,財政開支將會不斷增加,日後亦不可能減少或取消,同時無助解決政府醫療輪候時間過長的問題,在公共財政角度上需要謹慎及深入考慮。

居民或難負擔保費

李靜儀先分析全民醫保制度的供款問題,指參考各地做法,居民一般需承擔部分保費,若保險範圍包括高危疾病,保費並不便宜,對普通家庭來說是沉重負擔。若保費由政府全包,則牽涉免費醫療及市民保險費兩筆支出。

她指出,除非投保人足夠多,可分擔風險,否則保險公司可能會拒絕承保高風險項目。香港自願醫保計劃正因不斷“收縮”,影響市民投保意慾。當局亦要考慮扣除保險公司的行政費、佣金和利潤,市民能夠使用的醫療費有多少。

重點提升醫療服務

何潤生對是否實行全民醫保持開放態度,認為需解決保費負擔、有否完善機制解決保費爭議等問題。重要的是如何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醫療質素,增加居民對本地醫療的信心。梁安琪冀政府能夠盡快公佈全民醫保的研究結果,有感現有醫療質量仍有很大提升空間,送外政策亦需完善。

鄭安庭認為政府需掌握投入全民醫療所涉及的開支,建議可考慮到大灣區購買服務,及支援長者鑲牙、植牙費,走向精準醫療發展。麥瑞權提議集中資源到弱勢群體身上,政府並可外判服務予私人醫療機構,同時做好監督工作。

促進公私醫療合作

陳亦立肯定本澳醫療有一定進步,但隨着市民要求不斷提高,政府需更多參考外地先進經驗,促進公私營醫療機構共同發展。吳國昌指澳門病例少,醫療難走向專精,期望政府能在離島醫療綜合體尋找突破口,邀請香港、廣東的醫療中心合作,以提供更多專科醫療服務。高天賜主張讓居民選擇到外地就醫,本澳可與鄰近地區簽署就醫協議,並先選公務員作試點,日後擴展至全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