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本立會長:擴大內循環穩經濟保就業
市民日報 | 2020-07-16
  今年本澳整體經濟低迷,營商及就業環境惡化,澳門經濟學會會長劉本立表示,觀察經濟發展的走向最主要有3方面:就業、經濟增長及通貨膨脹,若就業不好,肯定對整體社會帶來負面影響。因應本澳的服務出口在GDP構成佔了很大比重,此次出現大幅下跌,自然會影響整體經濟表現,而目前本澳仍能維持相對低的失業率已算不錯,但預料失業率還未到頂,建議逐步將內循環擴大至大灣區,提高內部消費的支撐力,相信可為穩經濟、穩就業帶來正面影響。

  據統計局資料顯示,今年3月至5月澳門總體失業率2.4%,本地居民失業率為3.4%。劉本立表示,失業率屬滯後性指標,其變化是受總體經濟活動發生波動所影響,但預料失業率還未到頂,因本澳經濟結構以服務出口作為主導,今年首季服務出口已按年下跌60%,其中博彩服務出口及其他旅遊服務出口分別下跌61.5%及63.9%,相信第二季度的跌幅還會擴大,初步預料會跌九成以上。

  與此同時,今年第一季本地生產總值較上年同期下跌48.7%,第二季度推算跌幅超過60%,主因是正常通關至今仍未恢復,旅客簽注業務基本停頓,這對一向以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帶來沉重打擊,其影響亦逐步在就業情況中反映出來。劉本立強調,因外部需求自去年開始逐漸衰弱,以致全年經濟出現4.7%的負增長,尤其在去年第四季的GDP已收縮8.1%,直至今年疫情爆發後,GDP開始出現斷崖式下跌,初步判斷第三季度的經濟情況不算樂觀。

  本地失業率較香港緩和

  劉本立指出:澳門今年第一季的經濟跌幅比香港(-8.9%)大,但香港的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3至5月失業率為5.9%)卻嚴重過澳門,相信與博企優先保障本地僱員就業有關,基本上最多只放無薪假或「買一送一」的放假措施等,未有出現大批解僱潮。因應本地僱員與外僱的數量非常接近,雙方都同步受失業所困擾,最近政府為保障本地人就業,對審批外僱的額度「揸得更緊」,這可被看為是種調節機制。

  他續稱,目前中小企陸續面對不少人資短缺問題,但在勞工局登記失業的人數上升,情況較為矛盾。政府亦想了很多辦法來減緩失業率,包括加大公共投資,但其傳導效應未必能即時看到,只能解決一部分就業,始終本澳的就業結構以旅遊服務業為主,若沒有外部需求來支撐,無法解決失業問題。而現時澳門主要靠內循環,包括政府推出的電子消費卡、「心出發‧遊澳門」本地遊項目等,透過內部消費,來帶動旅遊服務業的生意及穩定就業。

  劉本立認為,澳門疫情已相對穩定,關鍵在於能否逐步有限度放寬通關,但就算能恢復通關,會否產生相應的外部需求,讓本澳下半年的經濟體系慢慢復甦仍是未知數;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一體化,海外的疫情還未緩解,但廣東省又是澳門的內地主要客源市場,佔來澳內地旅客接近一半,劉本立建議應擴大內循環範圍,率先與廣東省恢復通關,相信會對本澳穩經濟、穩就業帶來正面影響。

  面對現時經濟情況低迷,剛畢業的大學生要如何投入社會?劉本立表示,過去要在澳門找工作太容易,一下子面對逆境需要時間適應,雖然現時就業環境沒有過去幾年好,大學生應學會面對順境及逆境,經過不同的歷練,對自我成長有好處;他亦建議大學生先吸收工作經驗,多做嘗試、爭取機會,或可趁這個機會繼續進修,積極裝備自己以提升競爭力。

  明確產業政策吸引人才

  至於要如何完善本澳單一的服務出口產業結構,劉本立認為,產業多元不是一時三刻可以做到,建議可針對中醫藥進一步產業化,透過區域合作解決市場投資問題,始終中藥在東南亞佔有的市場份額較大,但各國對藥物監管條例不一,且較為嚴格,認為可參考日韓對漢藥的出口措施。同時,澳門作為大灣區的四大中心城市,有份參與推進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相信將來有利於探索人才、資本跨境流動,因此,澳門將來的發展用地亦要滿足不同的需要,予科技創新的行業/產業有空間進駐;現時也希望透過與橫琴的區域合作,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提供支撐,但還要實現制度創新,才能有利於珠澳兩地的深度合作。

  從澳門目前的經濟規模來看,人力資源一直面臨質和量的不足,澳門的經濟及產業結構要升級轉型,都需要一些高素質人才。劉本立認為,培育人才和產業發展是雞和蛋的關係,人才確實重要,有時需雙向而行,政府應提供機會吸引人才往某行業發展,例如早幾年本地教師短缺,政府後來推出補貼政策鼓勵居民就讀教育課程;而現時要促進金融業等高端服務行業,政府應給予明確的產業政策、發展方向,並引入企業落戶澳門帶動行業發展,人才自然會跟發展的機遇走,而不是在產業未成形前就去培養人才。

  澳門的勞動市場不大,每個時期所缺的人才種類不一,政府應根據澳門的優勢和城市定位去選擇應要發展的產業,其後從政策、資源投入及人才培養相互配合,相信效果會更好。劉本立表示,相信大家經歷此次疫情後都會痛定思痛、抱有決心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例如結合區域合作及國家支持,在產業對接、合作方面上再推進一步,因此,特區政府可趁這個時候做好部署,反思今後應要如何走下去。

市民日報專題組



詳閱市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