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智毅理事長:把「蛋糕做大」,將「分得更多」
新華澳報 | 2021-09-11

  《方案》充分體現了習主席和中央政府對澳門的深切關懷和厚愛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公佈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簡稱《方案》),是我國最高規格的建設發展方案,標誌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簡稱「合作區」)進入正式建設階段。合作區無疑將進一步豐富具澳門特色「一國兩制」的內涵,為澳門長遠發展注入創新動能。是中央贈送給澳門特區的又一份「厚禮」。

  《方案》開篇第一句就強調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建設橫琴新區的初心就是為澳門產業多元發展創造條件」。可以說,合作區的建設發展就是為了更好踐行橫琴的「初心」和使命,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正正就是合作區建設的核心和主線。充分體現了習近平主席和中央政府對澳門的長期繁榮發展的重視和澳門同胞的深切關懷、厚愛。

  合作區將為澳門創建新平台,帶來新機遇。

  多年以來,在中央的大力支持、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澳門透過落實「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發展定位,在旅遊休閒、中醫藥、會展、金融、高新技術等領域的多元產業發展已積累了一定的發展基礎和競爭實力。但受自身土地空間有限、人力資源不足、產業市場細小等制約和局限,澳門的多元產業缺乏空間和動力,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對地區整體發展的帶動也不足。合作區的建設發展將為澳門多元產業的發展創建新的平台,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從硬件來看,合作區土地面積是澳門的三倍,現時城市基礎設施和產業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具備較良好的產業發展條件和基礎;從軟件來看,合作區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對內地、港澳以及國際上附合條件的企業均具備極有吸引力的產業和投資營商政策。澳門可以在合作區利用更龐大的產業市場、充足的人力資源、創新的制度和政策等,進一步把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中醫藥等品牌工業、文旅商貿、現代金融等產業發展壯大。這絕對不是所謂的產業從澳門向合作區的轉移,更不會是資源和機遇從澳門流失,正如賀一誠行政長官在星期五的記者會上明確指出,澳門和合作區的經濟產業協同發展,是一個「增量」的概念。

  「蛋糕做大」,就能「分得更多」。
  我們應看到,在琴澳一體化的發展目標之下,只要齊心協力,共同把經濟產業的「蛋糕做大」,就能「分得更多」。澳門與合作區未來需要協同發展,突破自身發展局限,各自發揮優勢,共同把產業規模做大,形成良性的產業發展新業態,實現兩地協同發展、互利共贏,從而全面提升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水平,為澳門居民的創業和就業創造可持續的發展環境。

  以中醫藥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例,澳門現時具備較好的科技研發的基礎和優勢,但產學研合作和成果轉化方面的環節上,由於本澳只是極微型經濟體,明顯缺乏了產業市場規模或載體,若以「單打獨鬥」的概念來發展,科研成果難以實現轉化,可以說不怎麼可能真正發揮科技創新對經濟和產業適度多元發展的推動作用。此外,從人才成長和發展的角度來看,澳門現時能為人才發展提供的創業和就業的空間和選擇也十分有限,然而,在未來合作區的規劃建設將提供更大的產業發展空間和市場潛力,並透過更開放、更吸引的政策環境,吸引更多身處外地的澳門人才回流發展,並吸引更多國際化人才到合作區發展。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
  總的來說,「合作帶來進步、互利達致共贏」。我們需要從更積極、更全面、更多元的角度去思考澳門和合作區未來的發展模式。在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下,在國家擴大對外開放和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外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合作區建設迎合了國家新時代發展的所需,澳門應當緊抓機遇,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協同合力建設好合作區, 「拼船出海」,為澳門長遠發展開闢廣闊的空間、注入創新的動力,並共同努力發展成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更好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所需。

~(完)~
柳智毅 博士
澳門立法會議員
澳門經濟學會理事長
澳門大學策略及規劃辦公室主任
2021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