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合作 共創未來——粵港澳大灣區五周年發展回顧與展望
澳門日報 | 2024-02-18
攜手合作 共創未來——粵港澳大灣區五周年發展回顧與展望

二〇一九年二月十八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佈。回顧過去五年,粵港澳大灣區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為指引,以改革創新為強大動能,以“一國兩制”為根本遵循,以協同發展為重要抓手,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展現無限潛力,贏得廣泛讚譽。特別是二〇二三年四月,習近平主席在廣東視察時進一步強調,要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這一重要指示,既是對粵港澳大灣區提出新發展定位,也是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出新戰略目標。

五年成就:經濟實力、創新能力、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五年來,大灣區經濟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二〇二二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超過十三萬億元人民幣,如果把大灣區作為一個經濟體,大概排到全球第十位,超過韓國。二〇二三年,大灣區僅內地九市地區生產總值總額就超過十一點〇二萬億元人民幣。

大灣區的經濟增長,得益於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特別是科技創新的強勁推動。五年來,大灣區緊緊圍繞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構建開放型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創新載體和平台,優化區域創新環境,培育壯大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湧現一批在全國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高校、科研院所、國家大科學工程和科技成果。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持續活躍,二〇二二年以轉讓、許可、作價投資和技術開發、諮詢、服務六種方式轉化科技成果的總合同金額為一百二十一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百分之九點八。大灣區已成為全球創新的重要源頭和高地。

大灣區的經濟發展,也得益於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拓展,特別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參與。五年來,大灣區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國際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携手擴大對外開放,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高水平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新平台。二〇二二年底,粵港澳三地政府聯合舉行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現場達成合作項目八百五十三個、投資總額達二點五萬億元人民幣。大灣區已成為全球開放合作的重要樞紐和窗口。

五年探索:制度機制創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五年來,大灣區探索一條符合國情、適應時代、惠及民生的發展新路。

制度機制創新是大灣區發展的重要動力。五年來,大灣區積極探索“一國兩制”下的區域合作新模式,推動各領域的政策協調和制度銜接。為促進區域內的協同發展,粵港澳三地建立多種合作機制,包括政策協調機制、經貿合作機制、司法合作機制、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機制等。這些高規格、寬領域的合作為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並由此打造一批具有示範效應的合作平台,率先在金融、稅收、社保、教育、醫療、法律等方面實施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創新政策,吸引大量企業和人才參與合作發展。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大灣區發展的重要基礎。五年來,大灣區加快推進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陸海空立體互聯互通,有效縮短區域內各城市之間時空距離,促進要素資源的高效流動和優化配置。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橫琴口岸和青茂口岸等重大工程的建成,“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港車北上”“澳車北上”、駕照互認等政策的推出,使香港、澳門與內地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真正形成“一小時生活圈”,有利於加快粵港澳三地融合發展。大灣區的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也在不斷提升,為大灣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年橋樑:澳門積極融入大灣區,發揮“一國兩制”獨特優勢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澳門特別行政區以“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為定位,以“發揮澳門所長、服務國家所需”為目標,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積極參與和支持大灣區建設,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同時,澳門也從大灣區建設中獲得新的機遇和動力,實現着自身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目前,澳門編製歷史上首個全面系統的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取得新成效,持續擴大對外交流合作,澳門經濟快速復甦,社會保持和諧穩定。這五年,澳門不僅是“一國兩制”的典範,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橋樑。

五年來,澳門全力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打造一批高水平的服務平台,培育壯大一批現代金融、中醫藥大健康和文旅會展商貿產業品牌。澳門現有八間銀行參與提供“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服務。“澳門中央證券託管系統”(MCSD)於二〇二一年底啟動,快速支付系統(FPS)首階段建設工作於二〇二一年底完成。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着力推進中醫藥文化海外推廣及應用,至今已完成包括澳門在內的多家企業共十一款產品在莫桑比克註冊成功,部分產品已實現出口銷售;同時,九款產品在巴西獲得中成藥註冊備案上市許可,其中七款產品已經進入當地市場銷售。截至二〇二三年底,園區註冊企業一百九十八家,已逐漸形成一定產業集聚氛圍。作為“最佳亞洲會議城市”,特區政府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會展品牌,陸續舉辦多個大型展會活動;深化“美食之都”建設,擴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美食之都和世界遺產名錄“澳門歷史城區”的旅遊資源。同時,澳門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繼續推動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動承擔國家科技戰略任務,積極參與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是中央從國家戰略全局、高度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重大決策部署。在高水平務實推進橫琴深合區的建設中,澳門不忘初心,緊緊圍繞“一條主線”“四個戰略定位”“四項主要任務”,循序漸進落實各項開放改革政策措施,逐步實現深合區建設的各階段性目標。

澳門,這個不斷吸引大量中外遊客的古老小城,也乘着大灣區的東風,煥發着新魅力。

回首五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展現前所未有的發展潛力,彰顯不可比擬的發展優勢。大灣區不僅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是“一國兩制”的重要示範,也是國際科技創新的重要樞紐,為世界的發展進步提供寶貴經驗。站在新歷史起點上,澳門亦應當繼續發揮“一國兩制”的橋樑作用,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努力實現經濟多元化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為國家、為大灣區貢獻智慧和力量。

澳門經濟學會會長 劉本立

詳閱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