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湾区新增长极 澳珠如何“出圈”? | 样板城市 特区担当 | |
---|---|
南方日报 | 2024-03-28 | |
■编者按 3月20日,省委常委会来到珠海调研并召开会议,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专题研究新征程珠海工作,推动珠海现代化建设。会议提出,珠海要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 新起点上,珠海样板如何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推出《城市样板 特区担当——聚焦珠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样板》系列报道,聚焦珠海抓机遇加快高质量发展、更好担负起在全国全省大局中的责任。敬请垂注。 ------------------------------------------------------------------------------------------------------------------------------------------------------------------------------------------- 在珠江入海口,一片国土面积不到全国1%的区域,以5%的人口总量,创造出全国11%的经济总量。这里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国开放水平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已达到13.57万亿元人民币,正朝着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既定目标加速前进。 然而,翻开地图可以发现,大湾区经济总量的近七成,来自广深港三个核心城市,而珠江西岸的珠中江等城市,GDP都尚未突破5000亿元。东西不均衡的发展结构,亟需一个新的增长极,而“澳珠”极点担起了这一重任。 3月20日,省委常委会在珠海召开会议,指出珠海要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切实担负起服务港澳、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责任,立足港澳所需、珠海所能推动港珠澳协同发展,联动港澳做大做强“澳珠”极点。 在城市竞合的赛道中,经济体量偏弱的“澳珠”极点,如何变道超车?当下,抓住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这个关键,把握港珠澳大桥带来的珠港合作机遇,或是最优解。 1.增长极 城市竞合中的澳珠赛道 长三角区域与粤港澳大湾区,时常被业界拿来对比。 2019年2月和1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相继印发,这两个我国开放程度极高、经济活力极强的区域,都以整体性规划发展的模式被写入国家战略。 “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了以香港、深圳和广州为主的多核心结构,而长三角区域上海的中心城市作用比较独特唯一,其他如杭州、南京等城市还是有一个梯队上的差异。”在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刘成昆看来,两个区域各有特色,而大湾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国两制”下的新实践,这片区域里包括了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在刘成昆看来,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深圳具有科技创新的竞争优势,广州在多个传统产业领域具有比较优势,这三个城市在大湾区城市群中,可以有效发挥核心城市的集聚和扩散效应。“相比而言,澳门产业结构特别,目前体量也较小,还不具备充当核心城市的作用力。”他表示,“所以澳珠共同来打造一个增长极,正好能够结合双方的力量来做大做强。” 做大做强,也是“澳珠”极点当前亟需攻克的难题。 一组数据值得关注。在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极点中,2023年“港深”极点的GDP为5.73万亿元人民币,“广佛”极点为4.79万亿元人民币,而“澳珠”极点只有0.74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港深的12.9%、广佛的15.4%。能级量级的不足,也制约了珠海成为珠西核心城市、辐射带动珠西和粤西地区发展的作用力。 相较而言,长三角区域城市群的发展较为均衡,值得学习借鉴。 1992年,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掀起之时,江苏常州与珠海经济特区的经济体量同为100亿元左右。如今,30余年过去,常州在2023年跃升为江苏省第五个万亿GDP城市,而珠海的步伐则慢了许多。 对标常州,珠海有何可借鉴之处?刘成昆认为,苏锡常那一片城市区,其相互之间的产业分工协作是比较顺畅的,形成了很好的协同发展效应。不过在他看来,珠海要学习,不是照搬某个领域的产业,而是要在明确自身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持续做好做优营商环境,才能长期吸引产业人才的流入,形成固定的产业业态。 打造增长极,澳珠也锚定了自身产业方向。去年11月,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公布了首个全面系统的产业发展规划——《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规划(2024—2028年)》,细化明确了“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今年开年,珠海也谋划了盘根计划全铺开、产业立柱项目快速落地、推进产业空间大整合三件大事,向万亿级城市奋进。 当然,“澳珠”极点突围的关键还在于,用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横琴合作区”)建设、港珠澳大桥这两个独特优势,走出一条不一样的新路径。 2.关键点 横琴合作区的独家试验 横琴合作区的独特在于,其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高密度连接。3月1日,横琴合作区实施分线管理政策,近一个月来,不少澳门居民、横琴合作区企业体验到了一线“宽关”的便捷感受,澳门医师张倩君便是其中之一。 张倩君是从澳门到横琴医院坐诊的医师之一,如今往来琴澳,让她感觉十分便捷。而她的跨境执业手续也同样便捷,这得益于珠海经济特区对此的一项立法。 去年5月31日,珠海市人大常委会、横琴合作区执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澳门特别行政区医疗人员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业管理规定》等两部法规。这也是横琴合作区挂牌以来,珠海市人大常委会运用经济特区立法权,首次为合作区制定的“小切口”立法,为今后澳门医疗和药学技术人员在横琴合作区跨境执业提供便利条件。 “通过横琴这个关键平台,珠海可以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在跨境金融创新、市场准入、澳门居民跨境执业、民生事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等重点领域进行积极探索。”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桂平建议。事实上,珠海也正在推进横琴合作区商事调解条例立法工作,加快琴澳一体化规则衔接,并在《珠海经济特区反走私综合治理条例》中设立合作区专章,为横琴合作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当前,横琴合作区正攻坚第一阶段发展目标,珠海则要坚定不移扛起支持服务合作区建设的政治责任,不断强化与合作区的政策协同、产业共建、软硬联通、民生融合,努力推动合作区第一阶段重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3月13日,5家集成电路企业正式签约入驻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为横琴集成电路产业再添“芯”势能。这个成立于2021年12月的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正是珠海与横琴合作区产业共建的有力落子。 作为珠海市属国企与珠海先进集成电路研究院共建的重点项目,该产业园正充分利用澳门科研、横琴政策、珠海空间的差异化优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特色示范园区。而聚焦琴澳产业方向,珠海将依托5.0产业新空间,招引落地更多“总部、研发在澳门、横琴,生产在珠海”的产业项目,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高水平推动横琴开发建设,还要营造趋同于澳门的宜居宜业环境,更好聚人聚商聚产。去年底召开的中共珠海市委九届六次全会上,珠海市委书记陈勇提出:“争取每年为横琴合作区招引落地30个以上项目。”目前,珠海已经与合作区建立“联合招商、收益共享”机制,发挥澳门“精准联系人”优势、合作区政策优势、珠海空间优势,携手招大引强。 打造湾区增长极,珠海要以横琴合作区建设为牵引,联动港澳做大做强“澳珠”极点。 3.牵引力 港珠澳大桥的磁吸效应 这个月,最新公布的两组权威数据值得关注。 截至3月9日,经查验的出入境“港车北上”数量已突破50万辆次;截至今年2月,经大桥口岸进出口总值达8088.9亿元。前者反映的是大桥上的要素流动加速,后者则是大桥经贸通道的成效凸显。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5年多来,磁吸效应正逐步释放。 大桥口岸出入境客流、车流屡创新高,正是大湾区“车畅、人兴、财旺”强劲活力的生动写照。借力港珠澳大桥,珠海成为唯一与港澳同时陆路相连的城市。随着“澳车”“港车”北上和“粤车”南下深入推进,港珠澳三地交流、交往、交融持续升温。截至去年,办理珠海居住证的香港居民达2.7万人,澳门居民达16.7万人次。 如何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是必须答好的重要命题。 日前,珠海出台了《珠海市关于2024年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行动方案》,以充分发挥港珠澳大桥“一桥连三地”的优势,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促进国内和港澳及国际市场和资源的联动。 要用好大桥,抓住大桥效应带来的珠港合作机遇,建设大桥经贸新通道是重中之重。 去年3月,香港海关提出“空陆鲜活食品专属快线”计划。“这项计划跟珠海建设大桥经贸新通道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们也想吸引香港冷链产品经大桥进口珠海。”珠海市商务局副局长王伟表示,对接之下,就可以发挥香港在处理冷链货物、鲜活食品、药品等高价值货物的优势,充分用好香港国际机场及港珠澳大桥,发展多式联运和高端、高增值物流服务。 而关于大桥经贸新通道的建设,珠海已明确要以跨境物流为主攻方向,将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打造成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粤西、连接内地大西南地区、促进国家东西部协作的经贸新通道。观察发现,港澳向珠江西岸拓展空间腹地的意愿越来越强烈。珠海陆路连接港澳的区位优势,正加快转化为融合发展的优势。 在这之外,随着“经珠港飞”、大桥旅游等项目的落地,港珠澳大桥也吸引了不少游客与居民融入。大桥效应是否得到释放?在澳门经济学会理事长柳智毅看来,这个过程是一步一步的,不能急于求成。他建议“澳车”“港车”北上等还可以加大放开力度,步子再迈大一点。 如何进一步管好大桥?叶桂平建议,要进一步优化查验流程,提升港珠澳大桥口岸通关效率;需持续优化“两步申报”、汇总征税,粤港“一单两报”等便利举措,以缩短货物通关时间,帮助企业进一步降低综合物流成本。柳智毅也提到,如今三地在车审、保险等方面程序还比较复杂,释放大桥效应,还要让程序更便捷,生产要素才能更流通。 ■观察 “宽关”红利释放 让横琴机遇 被世界看见 自分线管理政策实施以来,横琴合作区发展活力奔涌,琴澳协同联动变得更加紧密。连日来,横琴合作区这片链接内外市场、共享“两制”之利的宝地,变得热闹起来,不少境内外人士纷纷“登岛”寻获发展商机。 把握“瑞士&大湾区2024经济高端发展论坛”举办时机,瑞中经济协会主席FelixSutter实地考察了横琴产业空间。他告诉记者,瑞士企业在横琴寻求发展与合作是非常理想的。首先横琴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其次邻近澳门,便于前往东南亚等地区,有利于开展国际贸易。值得关注的是,横琴合作区于本月初正式封关运行,将加快打造一片蓬勃发展的投资热土,对于瑞士企业在这里展开国际业务是非常有益的,希望未来横琴能够成为瑞士企业进驻中国的桥头堡。 随着分线管理政策落地,横琴合作区的营商环境和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创新的制度体系衔接澳门、趋同国际,将为海外企业提供便利的投资服务。葡萄牙议会议员、葡中友好小组主席卡塔琳娜·罗查·费雷拉坦言,自己对横琴合作区的营商环境、旅游资源、自然条件及充满希望的前景很感兴趣,期待双方加强沟通联络,搭建合作机制,积极推进葡语系国家与澳琴的高水平交往与合作。 葡萄牙奥埃拉什副市长Francisco Rocha Gonalves也在参访过程中,表达了对深化奥埃拉什与横琴合作区在科研领域方面合作的愿景。他表示,奥埃拉什是中葡高新企业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期待通过深化交流合作,促进更多优质企业和年轻人才发展,与合作区携手共谋发展新机遇。 依托港珠澳大桥,香港、澳门、珠海、横琴的发展优势被串联起来,横琴合作区政策红利逐步外溢,不断书写大湾区发展新篇章。香港总商会大湾区工作小组召集人谭唐毓丽表示,随着澳琴融合,合作区吸引了更多港澳人才乃至全球人才会聚于此。期望香港与澳门、横琴加深互动,让更多香港企业来合作区实地走走,深入考察交流、寻获投资发展商机。 横琴,旺起来了,与澳门的互联互通迈入了新阶段。横琴口岸二期工程30条客货车联合一站式车道全部启用,海关平均验放时间缩短至23秒,数据显示,3月1日以来,经横琴口岸进出境车辆约14万辆次,环比增长约10%,越来越多的琴澳居民乐于往返两地。 如今,横琴合作区以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条主线,强化政策体系支撑,营造趋同澳门的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推进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着力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顺畅高效流动,持续释放“1+1>2”的体制优势。 【采写】南方+记者 梁涵 黄天儒 【摄影】南方+记者 关铭荣 【策划】沈文金 【统筹】吴志远 詳閱: 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