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轉型 新興特色行業上場 |
---|
澳門日報 | 2024-04-06 |
疫後社會經濟發展轉型,傳統行業越來越難做。 經濟轉型 新興特色行業上場 【本報消息】社會復常近年半,經濟仍乍暖還寒,旅遊區與民生區生意更是兩極化,結業潮湧現之聲不絕於耳。有雙創協會表示,疫後社會經濟發展轉型,傳統行業越來越難做,市場需要更多新型、新興、有特色的行業“走出來”。疫後以來,該會接觸的科創企業有增無減,今年也陸續有大健康企業查詢,希望借澳門平台走入橫琴發展。 欲借澳平台入內地 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協會會長陸丹青表示,今年市場仍有很多不明朗和極具挑戰性。經濟不明朗下,一方面居民“慳住使”,尋找性價比高的商品;另一方面,企業投資成本高,舖租貴、人工高,生意則是“旺丁不旺財”,尤其體現在傳統行業如餐飲。縱然仍有人選擇開設與傳統相關行業的店舖,但大多會帶着“特色”走出來,甚至因應顧客“邊行邊食”的喜好習慣,繼而縮減營運成本如選擇細舖等,求生存、求發展。 疫後市場變化大,傳統行業難生存。隨着本澳經濟結構轉型,以及政府採取 “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持續推動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等四大重點產業發展,市場越來越多新型、新興行業。 疫後以來,該會接觸的科創企業有增無減,今年陸續有大健康企業查詢,希望借澳門平台走入橫琴再進入內地發展。因澳門市場細,倘科研成品僅聚焦澳門,“賣得幾多?”可能連最初投入的成本也賺不回來。 多措支援新興行業 要科創、大健康企業“走出去”,需要一籃子支援,包括資金、發展資訊等。資訊方面,以中成藥為例,企業很多時不知如何取得中成藥的批文、准照,如何由澳門進入深合區再走進內地市場,對整個過程“一頭霧水”。 資金方面,雖然現時在澳門、內地有創孵中心支援,也可向政府申請創業資助,甚至參與大大小小的創科比賽贏取獎金。但不論是科創或大健康行業,從這些渠道取得的資金均不足以支撐企業發展。這些行業初期研發開支成本很高,因研發失敗情況不少。不少相關行業需要私募或公募基金在財政上支援,惟門檻高、審批嚴謹。 未來該會將聯同一些大學、機構多辦“產學研”講座,邀請一些公、私募基金與科創、大健康等行業交流,助力四大產業發展,也希望政府多扶持新興產業發展。 詳閱: 澳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