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後引流 藉體育+賦能社區經濟
澳門日報 | 2025-11-06
賽後引流 藉體育+賦能社區經濟

【本報消息】電台時事節目探討發展“體育+”,休閒旅遊服務創新協會會長黃輝、街區青年協會副理事長蔡志成、經濟學會理事呂開顏出席。呂開顏建議政府可多舉辦社區賽事,建立扎實的群眾運動基礎,讓居民有獲得感與參與感,從而更理解和接受大賽車的舉辦。並建議參考內地模式,在賽事完結後由企業與主辦單位合作,把客流引導至景區、商圈消費。主辦方也可借助名人效應,帶動商圈人氣,實現賽事經濟與社區消費的雙重提升。

賽車旅遊套票搶手

黃輝表示,本澳將舉行全運會與大賽車,多項賽事疊加,預期對“體育+旅遊”發揮顯著推動作用。近年業界與體育局合作推出的大賽車套票旅遊產品,受歡迎程度日增,不僅成功吸引海外旅客,更供不應求,故建議未來“體育+旅遊”發展可延用此成功模式。

蔡志成表示,本澳盛事場所分佈各區,活動結束後會帶動客流進入社區消費。呼籲商戶留意客流高峰時段,適時調整營業時間以把握商機。全運會單車比賽舉行期間,或對居民出行造成影響,但該賽事將吸引不同團體及名人來澳觀賽,對帶動中小企經濟有積極作用,期望居民諒解。

小型賽事助推氛圍

呂開顏表示,體育產業規模龐大,需從設備、人員培訓、賽事等多方面推動發展。本澳目前以賽事經濟為主,應先審視現有場館是否足夠,並加強體育產業人才培養,吸引年輕人投身該領域。並與周邊城市攜手,共同推動體育產業發展。

有聽眾建議本澳推動七人足球等小型體育比賽,以帶動社區體育氣氛;並建議優化大賽車賽道設置,盡量降低對居民的影響。

蔡志成表示,七人足球曾在澳風靡一時,近年政府在社區搭建場地,舉行面向街坊的三人籃球賽。相信舉辦小型賽事可讓更多不同年齡層群體參與體育事業,契合推動社區體育氣氛的需求。

黃輝指出,大賽車期間對居民出行造成影響難以避免,但可進一步思考如何提高居民參與性,以此減緩影響。

詳閱: 澳門日報A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