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届粵港澳合作发展论坛在暨南大学举办 |
|---|
| 羊城晚报 | 2025-11-10 |
| 11月8日,第五届粤港澳合作发展论坛在暨南大学举行,来自中央港澳办港澳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澳门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市社科院等高校与研究机构、业界代表围绕“十四五”发展回顾和“十五五”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前景展开研讨。论坛由暨南大学经济学院与澳门经济学会联合主办,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承办,广东港澳经济研究会协办。 开幕式上,全国港澳研究会经济研究部主任吴炜指出,粤港澳合作发展要充分利用“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聚焦当前亟待破解的一些问题和难点,为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助力。 暨南大学副校长顾乃华称,“十五五”是粤港澳大湾区推进高水平协同发展关键阶段。本次论坛以“区域合作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为核心议题,探讨方向与国家战略及湾区未来紧密相关。暨南大学将坚持更开放姿态、更务实行动深度融入湾区建设,为粤港澳合作发展架桥并提供智慧支撑。 澳门经济学会理事长、澳门立法会议员柳智毅发言指出,澳门正着力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更大作为,“十五五”时期将找准定位。 在发言研讨环节,多位专家分享了研究见解。香港中文大学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名誉高级研究员谢国樑指出,“十五五”时期,大湾区将在国家高等教育、高端人才培养和集聚、提升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水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香港在新一轮内地企业“出海”战略可以通过提供营运平台、资金融通、拓展国际市场的人才与管理等增值服务彰显其独特优势。 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澳门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李振国提出,产业协同是粤澳合作的方向,建议两地精准规划定位、促进澳企实体落地及法规对接,澳门特区政府应加大参与合作区事务、推进制度对接、主动引领发展方向并将横琴深合区作为“主阵地”以推进深度融合。 中央港澳办港澳研究所副研究员杨丽指出,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港澳发展,支持其在国家整体格局中发挥独特作用,从“支持融入”到“更好融入”,体现融入深度的提升;从项目合作到制度创新,体现融入机制的健全;从经济领域到科创、民生、治理等多领域,体现融入范围的拓展;从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到融入民族复兴进程,体现融入定位的升维。 暨南大学经纬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覃成林建议,“十五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要倡导共生发展理念,引导大湾区内各城市基于国家发展全局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目标找准发展功能定位,跳出同质竞争、重复竞争的窠臼;在市场选择的基础上,相机引导大湾区内各城市功能定位互补;完善交通、信息、市场、公共服务等共生发展条件;围绕重大生产力布局,创造共生发展着力点;从组织、政府绩效考核、重大发展平台建设、协同治理等方面建立健全共生发展机制。 暨南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孙清忠指出,“十五五”规划建议为香港“由治及兴”新征程提供战略指引,明确了香港在国家发展中的三重定位升级。治理层面筑牢“爱国者治港”根基;功能层面由“融入”升级为“融入并服务”国家大局;政策层面由“保持”转为“促进”繁荣稳定。这些变化要求香港主动担当国家战略支点,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开拓新局。 广州黄埔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耀尧提到,广州穗港智造合作区、穗澳创新园和穗澳青创俱乐部等平台当前已成为开发区推动穗港澳产业合作、人才对接的重点平台。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所长钟韵在研讨交流总结时提出,“十五五”时期,制度型开放与规则衔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营商环境优化及提升国际竞争力等发展要求,大湾区需要继续以创新理念推进区域合作。 詳閱: 羊城晚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