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澳門發展策略 |
---|
課題主持人: |
楊允中、柳智毅 |
出版機構: |
澳門經濟學會 |
出版日期: |
2017-10-11 |
內容摘要/序言/編者的話: |
粵港澳三地之間在地緣基本上是一體、人緣相親、文文相通,區域合作歷史悠久、內容多元豐富。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發展的概念,很早在三地坊民就有不少的討論,三地政府也做了一些基礎性的研究。 2017年3月,在十二届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上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自始提升至國家發展戰略層面。 在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第五届香港特區政府成立之時,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見證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於2017年7月1日分別代表國家發改委、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在香港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以下簡稱《框架協議》)。《框架協議》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見證下簽署,意義特別重大,影響特別深遠,並同時標誌着大灣區發展規劃的重要階段性成果。 《框架協議》確立了在大灣區建設中的七大合作重點領域,這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方向和主體內容,本研究就上述七大合作重點領域作了必要的探討和分析,並結合本澳自身實際情況,重點建議(清單)如下: 一、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1. 加快推動落實粵澳新通道,紓緩其他口岸通關壓力; 2. 增加現有口岸通關設施配套; 3. 推進澳門-橫琴、澳門-灣仔等等的新通道的規劃,促進地區往來更便利; 4. 研究規劃澳門媽閣或氹仔至珠海十字門河底隧道; 5. 加快澳氹第四跨海通道建設,理順港珠澳大橋落腳點交通安排; 6. 完善粵澳城市群之間的軌道交通設施連接; 7. 善用新落成氹仔碼頭,增加澳門至大灣區不同城市的航線; 8. 進一步推進遊艇自由行政策; 9. 提升三地機場合作水平; 10. 確保能源(電力、汽油、燃氣等)和供水高效穩妥; 11. 加強資訊通信網路基礎設施升級建設。 二、進一步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 1. 爭取放寬葡語國家產品的《CEPA》原產地標準; 2. 創新粵澳口岸通關模式,加快推進貿易“單一窗口"制度; 3. 促進粵澳檢驗檢疫制度對接合作,建立粵澳建立免檢食品清單制度,實行“合格假定"的綠色通關模式; 4. 建立粵澳專業資格互認機制; 5. 推動擴大內地與港澳企業相互投資; 6. 鼓勵澳門不同年齡組人士赴粵創業、就業和養老。 三、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1. 可考慮把科技孵化中心移至大灣區內的科技創新中心; 2. 加強中醫藥的研發,推動中醫藥與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研發對接; 3. 設立葡語地區信息收集中心,收集葡語地區的科技需求信息,同時將大灣區內的研發成果信息,經過葡語化處理後,向葡語地區信息共享; 4. 打造成為科技創新成果展示中心; 5. 利用特區政府發展基金從事科技投資、採購。 四、構建協同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1. 共同打造成為海上絲綢之路旅遊線路的世界著名旅遊休閒目的地; 2. 優勢互補,深化中醫藥產業合作,建立中醫藥國際認證標準;建立質量檢測中心; 3. 協同與錯位並舉,促大灣區內會展業協同發展。 五、共建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1. 借助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推出一程多站特色旅遊產品,推進區域旅遊合作發展; 2. 珍惜、重視發揮澳門文化潛質與內涵,着力建設澳門“文化基地”,發揮“基地”吸引力;努力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3. 重點提升澳門旅遊教育水平,優化培訓設施,努力打造世界旅遊教育和培訓基地,助力灣區發展;吸引大灣區、以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來澳接受旅遊專業教育與培訓; 4. 發揮澳門社團特色作用,促進大灣區文化交流;鼓勵三地工商界、青年、婦女等社團和民間組織相互考察和交流,加深了解,凝聚共識; 5. 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研究推動社會保障制度互聯互通,促進民生福利的可攜性; 6. 完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合作機制,建設綠色低碳灣區; 7. 加強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等的交流合作。 六、培育國際合作新優勢 1. 發揮和匯聚僑資僑智,協助大灣區企業“走出去”,同時協助有意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東南亞地區華僑投資者,為他們提供幫助,充當雙向的橋樑角色,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引入更多的資金; 2. 發掘“國家所需、澳門所長”項目,發展更多元化的商貿服務平台; 3. 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 七、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設 1. 粵澳共同規劃、開發珠海橫琴:推進澳門與橫琴旅遊產業對接; 2. 在橫琴建設“葡語國家商品保稅展示交易中心";創新橫琴口岸通關模式;促進澳門與橫琴要素便捷流動,放寬澳門機動車進出橫琴的受惠範圍,容許更多澳門單牌車進入橫琴;降低澳門金融機構准入橫琴的門檻; 3. 積極擴展廣州南沙的合作創新空間:籌建“粵澳合作園區";共建旅遊教育培訓基地;降低澳門金融機構准入南沙的門檻等; 4. 全面推進中山粵澳合作示範區:堅持平等互利、互補共贏,粵澳兩地共同規劃開發翠亨新區起步區等; 5. 粵澳共同謀劃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建立江澳合作會議制度;在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謀劃共建“澳門專屬開發區”; 6. 《青年創業援助計劃》延伸至大灣區; 7. 在中山、江門建設具澳門特色的綜合性社區; 8. 爭取中山、江門粵澳合作示範區實施自貿區優惠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