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期《澳門經濟》學報 |
---|
主編: |
柳智毅 |
出版機構: |
澳門經濟學會 |
出版日期: |
2023-06-30 |
內容摘要/序言/編者的話: |
本期收錄了8篇硏究論文,內容豐富,硏究方向也較集中。本期文稿的硏究主要有兩個方向,一為後疫情時期,澳門加快適度多元發展的步伐,“1+4”策略加快拉開具體規劃進程。本期對其中幾個大產業做了專門硏究並得到扎實的成果;二是橫琴粵澳深合區是澳琴合作的平台和載體,未來澳門長遠發展離不開與橫琴的融合。本期有專文硏究澳琴融合的問題。這些探索有一個明顯的共性:貼地氣、不空談,由此出發提出不少具體建議。下面摘錄其中重點: 首先,在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方面,柳智毅建議,應貫徹落實夏寶龍主任考察澳門時提出的要求,充分利用好澳門豐厚的財政儲備,全面提升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水平。梳理現有硏究,為“1+4”產業制訂更詳細的產業規劃;他還提出,要加強澳琴優勢互補、產業聯動共贏發展,不斷總結好經驗,共同挖掘好、發揮好、利用好澳門“一國兩制”下的潛藏優勢,用好橫琴空間載體,形成“澳門平台+國際資源+橫琴空間+成果共用”的產業聯動發展新模式。 對於“1+4”產業硏究的具體建議很多。在大健康產業方面,呂開顏收集現實數據,參考內地等產業政策措施,循制定產業扶持政策;建立產業聯盟;增強創新能力;提高大健康產業人才培養和引進等方向,提出一系列的具體措施意見。陳家良和施純銘則建議特區政府組織大健康產業發展諮詢委員會,加大對大健康產業發展財政上的支持,以及更多的稅收優惠和項目補貼措施,鼓勵企業和人才落戶,以及提供財政支持和融資途徑。又建議政府硏議建立面向中葡或帶路國家的跨境數據交易所和跨境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檢視及適時調整現有法律法規及政策措施,爭取克服琴澳兩地法制差異,逐步銜接兩地的民商事規則等。 在現代金融硏究方面,李振國提出:完善法律監管框架;積極向大灣區及國内外市場開托業務;多管齊下增加人才供應;引入外地現代金融服務機構以加快行業發展;優化頂層設計,協調澳門和深合區兩地的定位和分工;政府牽頭主動創造產品,促進市場活力等6項建議。 在文化旅遊、會展商貿和體育方面,鄞益奮綜合澳門推動相關產業發展的歷史、數據、優勢與不足之後,提出了整體的看法:澳門文化體育和會展商貿應該堅持融入和融合的“雙融”發展策略: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進程,深度融合文化體育、會展商貿和旅遊業的發展。重視“1+4”的產業發展策略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相互聯動、相互融合的關係。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進行文化體育和會展商貿的深度融合和跨界融合,把文化體育和會展商貿的建設融入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建設中,不斷豐富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新內涵,必定是未來澳門文化體育和會展商貿發展的重點。 在產業適度多元的其它方面,劉成昆側重探索澳門產業多元在當下的多元走向,進一步對深合區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出若干建議:一是聚焦龍頭企業或創新企業,推動四大產業的集聚發展。這離不開政策的支持,也離不開新技術的推動。深合區應加快招引一批龍頭型、旗艦型或基地型的大項目入區,同時完善產業鏈的上下游配套,推進四大產業的提質升級。二是打造海外高端創新資源基地,開展更多創新試點。結合琴澳兩地的優勢資源,在積體電路、電子元器件、新材料、新能源、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生物醫藥產業等優勢領域,利用澳門優勢,積極與境外產業硏發機構建立聯繫,聯手打造高水平國際化硏發平台,助力產業發展技術水平提升突破。三是加快人才培育,引進高端產業人才。積極引導符合四大產業的硏究機構落戶,持續為產業輸入優質人才和智慧動能;設立產業轉向科硏基金,並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為創新創業人員創造良好的環境和必要的條件,吸引海外優秀的科學家和創新團隊落地。張旭的硏究亦指出,澳門中小企業應把握深合區建設機遇,利用深合區拓展發展空間,利用澳門與合作區兩個市場、多重優勢,加快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針對澳琴法制建設,鄧思、余渭恆提出在遵循憲法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前提下,逐步構建民商事規則銜接澳門、接軌國際的制度體系,並明確將構建與澳門一體化高水平開放的新體系作為合作區的核心任務,提出要“建立高度便利的市場准入制度”“建立與澳門銜接、國際接軌的監管標準和規範制度”。具體提出七點建議: (1)推動豁免澳門投資者主體資格證明的公證及核驗程序;(2)允許商事主體托管在第三方服務機構住所進行登記;(3)新增股東(合夥人)應載明出資財產屬性的內容;(4)允許澳門企業以其原有名稱直接辦理登記;(5)建立臨時登記和臨時牌照制度;(6)進一步強化商事主體登記信息公示查詢制度;(7)強化商事登記法律規範的統一性、明確性。 |